中冶武勘举办“信息赋能勘察、打造数字武勘”企业开放日暨产品发布会

发布时间:2022年10月28日 浏览次数: 作者:刘续 胡飞 来源: 字体:

  10月28日上午,在公司67周年到来之际,中冶武勘以线上线下相结合并全程直播的方式,开展“信息赋能勘察、打造数字武勘”推动勘察全过程数字化企业开放日暨“数勘通”“易勘通”产品发布会活动,向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献礼,为企业推动勘察全过程数字化转型迈出重要一步。

图片5

  中冶武勘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江永建,中国武汉工程设计产业联盟副理事长、武汉设计之都促进中心秘书长蔡辉出席本次活动并共同启动“数勘通”V1.0及“易勘通”V3.0产品发布仪式。中冶武勘副总工程师丁洪元宣布勘察成果数字化交付实施。本次活动由中冶武勘公司办公室、科技与信息化部主办,工程勘察设计院、智慧岩土直管研发项目组承办。武钢有限公司资深经理袁彦红等客户代表,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湖北日报、长江日报等媒体代表,公司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勘察领域专家、技术人员等共60余人参加活动。

图片4

  活动过程中,中冶武勘智慧岩土直管研发项目组组长刘续对本次发布的易勘通V3.0和数勘通V1.0产品特点进行了详细讲解。他指出,“易勘通”是中冶武勘自主研发的、针对勘察数据采集及现场管理所研发的协同工作平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勘察质量水平,每年有近三百项勘察项目在该平台上进行。“数勘通”则是针对勘察成果数字化管理研发的平台,可以将传统的纸质报告以数字化形式进行归档和交付,提高勘察成果使用的便捷性,并为业主提供增值服务,目前该平台已经存储了上千份的勘察档案,超8万余个钻孔。

图片2

  在连线勘察现场远程观摩环节,中冶武勘武汉轨道交通6号线三期工程勘察项目负责人张大磊介绍,该项目从前期策划到数据采集、现场管理再到资料的整理,最后到成果交付均采用数字化。相比传统的工作模式,数字化的应用能有效解决现场管理成本高、原始勘察数据失真、内业资料整理效率低、勘察成果利用率低等问题。

  在用户采访环节,武钢有限公司资深经理袁彦红介绍了武钢地质数字化的作用和意义,对中冶武勘的智慧岩土系列产品给予了高度赞赏;中冶武勘项目管理部(质量环保管理部、招标采购中心)副部长、勘察设计技术审查专家组组长肖玉成介绍了内业审查阶段对勘察数字化需求及应用价值;勘察技术人员陈锦江则介绍了勘察数字化给现场技术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带来的变化。

  此外,发布会现场,大家还集中观看了《勘察数字化全过程实施流程介绍》宣传片,对智慧勘察作业全过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会后,与会人员还一同参观了中冶武勘分析中心,荆楚工匠、全国技术能手徐凡结合现场的土样和设备,详细讲解了数字化在土工试验委托、收养、编号、开土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

图片3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中冶武勘始终坚持创新在企业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以创新驱动发展。基于从事勘察业务67载的丰富技术、人才和经验沉淀,中冶武勘从2018年起开展勘察信息化研发,先后研发了“易勘通”、“数勘通”、“智勘通”、土工试验管理系统等平台,使勘察项目的前期策划、工作部署、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处理、成果生成及项目监管、技术把关等工作在统一的信息化平台上协同开展。在开展勘察信息化试点近3年的时间内,中冶武勘不断加大数字技术研发投入,在勘察业务中逐步实现信息化,为企业管理及技术提升发挥了良好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未来,中冶武勘将在智慧岩土等领域深耕不辍,坚持绿色引领、智慧赋能,为企业、客户及行业发展不断塑造新动能、新优势。

图片1